姓氏发展浅谈--历代帝王的称谓
古代帝王的称谓比较特殊,除名字外,还有谥号、尊号、庙号、年号。对他们的称呼一般有三种情况:
1:是称谥号
古代帝王死后,朝廷或后人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,称为谥或谥号。
谥号大致可分三类:
表扬的。如春秋齐桓公,辟土服远曰桓;西汉的汉武帝刘彻,威强睿德曰武。
批评的。如春秋晋灵公,乱而不损曰灵;隋朝隋炀帝杨广,好内远礼曰炀。
同情的。如东晋的晋哀帝司马丕,只在位四年,恭仁短折曰哀。
从唐代起,皇帝还有尊号。它与谥号不同,尊号是皇帝生前被奉上的。例如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72年(公元739年)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;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元年(公元963年)受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。其实,尊号全属褒美奉承之词。
唐以前对殁世的皇帝多简称谥号。唐代后由于谥号、尊号过长,不便称呼,所以改称庙号(如唐玄宗、宋太宗)。
帝后也有尊号,叫徽号。如清代同治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,上徽号慈禧,人称慈禧太后。
2:是称庙号
古代皇帝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。从汉代起,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、高祖或世祖,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、世宗等。如汉高祖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,其全号是“太祖高皇帝”,简称高祖;汉文帝刘恒的全号是“太宗孝文皇帝”,简称文帝。
汉代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,要“有功”、“有德”者才被称为“祖”、“宗”。但到唐宋,皇帝改制了,如唐代李渊称高祖、李世民称太宗、李治称高宗、李显称中宗。
3:是称年号
年号,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。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,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建元一年,翌年称建元二年。新君即位必须改年号,称为“改元”。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,如西汉昭帝刘弗陵年号分别为始元、元平,每六年一换。
明清两代的皇帝基本上不改元,因此人们用年号来称谓明、清两朝皇帝。例如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,被称为永乐皇帝;明代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,世称崇祯皇帝。清圣祖爱新觉罗·玄烨,按年号称康熙皇帝;其孙子清高宗爱新觉罗·弘历,按年号称乾隆皇帝。